脚踏实地做好专业实训室建设
——交通运输系城轨教研室主任 共产党员 刘奇老师事迹
刘奇是交通运输系的一名教师,也是系里最年轻的教研室主任。他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、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件事。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扎扎实实的行动。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教职工的充分肯定。提起对刘奇老师的印象,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,“年轻、聪明、肯动脑子”是他的代名词。作为城轨实训室建设的主要负责人,教研室工作、示范专业建设工作、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千头万绪,任务繁重,刘老师是如何将所有工作都高效有序完成,让我们一起走近他。
采:众所皆知,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,面对无模板可参照、无现成范例可借鉴的问题,城轨实训基地是如何迈过艰辛,从无到有,一步一步建设起来的?
刘:我是06年调到交通运输系运输教研室工作的。此时,系部为适应市场需求,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增设了城轨运营管理专业。虽然新专业成立起来了,但专业建设面临不少亟需填补的空白。
7月份我在广州出差,接到了系里询问专业实训设备情况的电话。这可是一份不轻松的差事, 考虑到只有我一个人,我想到了发动行业内的大学同学搜集相关实训设备资料。为了更全面掌握地铁单位工作需求,为后续城轨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,从而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,我推迟了回程日期,利用假期在广州地铁、深圳地铁进行实地调研。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,但却搜集整理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资料。
采: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,搜集整理资料说起来简单,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而这也仅是实训室建设开始的第一步。项目启动后的实际操作也并非一帆风顺,刘老师是如何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呢?
刘:实训室建设项目开始了,这是一个将书面资料变成实际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的过程,如何将这个过程优化成了我时刻思考的问题。
在实地调研时,我了解到广州地铁自建设运营后,城轨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很高,其涉及的系统和新技术繁多,设备设施庞杂昂贵。而我们作为学校专业学习实训所用,不能将地铁单位的整套设备原搬不动的复制过来,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取舍。我知道这是一份不轻的担子,通过沟通交流,我也知道了系部领导对实训室建设的要求和希望,面对困难重重的建设条件,我接受了实训基地建设任务。没有委任状,也没有开工酒,项目繁多的工作开始了。
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实现实践教学条件,我主动联系多家厂商和地铁企业沟通了解;实训基地涉及内容广泛,包括行车、机电设备、客运等多方面领域,除了深入了解相关设备性能外,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方面查询相关资料。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我深知只有自己不断钻研学习,不断充电,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浪潮中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明珠;实训室建设不是一言堂,在建设的过程中,为了更好的服务专业实践教学,我常常积极主动的与系部领导、专业带头人及课程领域负责教师沟通,交流实训条件建设,从讨论中汲取良好的意见和建议。
采:在学院和系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城轨实训基地现在稳步向前发展。刘老师在建设过程中,不断总结经验,不断学习钻研,不断思考,形成了现场与教学结合,理实一体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思路。这些成果的取得,除了在上班时间积极努力之外,还有哪些是我们看不到的?
刘:城轨实训基地被列入创省级示范项目后,申报方案的撰写工作时间特别紧,任务很繁重,仅仅利用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。当时我的孩子还不满周岁,也不像其他家庭一样有老人来照顾孩子,所以我经常是下班回家照顾完孩子睡觉后,又开始了紧张的加班加点撰写材料。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,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,以至于很多同事见到我以后,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刘老师昨晚又熬夜了吧”,因为很多时候我用网络传送资料给他们时已经凌晨一两点了。此外,由于我肯于动脑,在工作中敢于大胆探索,实践创新,善于梳理工作任务,因此工作效率会比较高。
刘奇老师事事以身作则,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,任何大小工作从不推脱,一心一意,尽心尽职尽责地做好。他计算机业务熟练,动手能力非常强,因此不少同事计算机遇到疑难杂症时,经常会找他帮忙。不管是单位的机器还是家里的机器,只要有人开口,他都放下自己的手头的事情,热情的去帮助同事解决问题。他以“真诚、勤劳、肯干”的师德风范,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。